>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社工专业学生参加 “医校联动 社工赋能‘志’援医线”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5-03-12 18:59 编辑:马建荣 访问量:4

为加深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并强化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实践能力,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2级、24级的120余名学生在社工教研室、社工党支部的伊丽娜、张秉洁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于2025年3月12日下午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参加主题为“医校联动 社工赋能‘志’援医线”的活动。

讲座开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团委书记田超强调:“在当代医学模式下,医疗服务不仅仅要满足患者治疗疾病、缓解身体疼痛的需求,也应关注患者和家属因疾病所带来的心理、人际、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医务社工的工作职责恰好能够以专业的服务满足后者的需求。”这番话也为整场讲座奠定了“志”援医线的基调。田书记详细讲解医院社工部的发展情况,并以“黄丝带”“粉红丝带”“蓝马甲”等11支志愿服务队详细阐述了医务社工的核心职责与工作模式。

在肿瘤医院护理部门和社工人员的介绍下,学生们深度了解肿瘤内外科、放疗科及安宁疗护病区,同时近距离了解了医务社工的工作日常。通过讲座分享、案例分析和视频学习,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医务社工在医疗场景中的专业价值,为未来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医务社工是医生的助手,是护士的伙伴,是患者的朋友。是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更是患者与医院之间的桥梁。”我院张秉洁老师在分享会上介绍,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常面临治疗的不确定性、经济压力、家庭关系紧张、日常生活难题、言语沟通障碍等困境,生命末期的患者还会有临终关怀的需求。医务社工需具备基础的医疗知识、危机干预能力和多学科协作意识,特别在考虑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上独具人文优势。并且,面对跨国患者和家属,具有蒙古语语言优势的社工专业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和社会服务上有着更加深厚的优势。这也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相关在医院的实践、实习以及志愿者队伍培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

在分享环节,内蒙古工业大学及内蒙古医科大学社工专业的实习生讲述了在日常工作中的日程及感悟。

此次实践依托《社会工作专业认知与前沿专题》和《医务社会工作》两门专业课程,是发展“医校联动”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社工教研室主任伊丽娜以“三多桥梁”角色总结志愿者在医务社会工作中的作用,体现出多元学科、多彩角色、多种效能为一体的特色,医务社工已成为现代医疗体系不可或缺的力量,此类实践有助于学生提前适应高强度医疗场景的职业挑战。北肿院方表示,未来将继续与该系共建实习基地,共同培养兼具医学素养和社会工作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当白衣天使守护生命健康时,医务社工正以另一种方式疗愈心灵。这次“沉浸式”学习不仅让书本知识变得鲜活,更让年轻学子们深刻体会到:在疾病的阴霾下,专业、温暖的社会工作介入,能为无数家庭点亮希望之光。

撰稿人:赵佳婕、乔美祺

责任编辑:伊丽娜、张秉洁

上一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邀请企业来院召开宣讲会

下一条:访企拓岗:深化校企合作,共筑法学人才就业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