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正文

研究生第十九期学术交流论坛——研之有理,学术共探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5-06-04 18:57 编辑:马建荣 访问量:4

为鼓励不同年级研究生学术交流探讨,助力解决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于6月4日在东主教学楼成功举办了“研之有理,学术共探:研究生学术交流分享会”,此次活动旨在搭建跨年级学术对话平台,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写作水平,全体研二学生围绕已发表的期刊论文展开分享,王利清老师出席此次活动。

研二学子展成果,科研路径具象化

交流会伊始,王利清老师询问关心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随后,研二学生依次登台,汇报讲解发表的期刊论文,系统梳理从选题、写作,到发表的全流程经验。全体学生广泛互动,热烈讨论,活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王昭洋同学以社区居家养老为切入点,介绍选题背景,后从具体现状、困境成因、对策建议三个方面逐步展开汇报,指出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在解决老人日常饮食起居、文化娱乐、亲情需求等方面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仍需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大人才培育等方式,从而实现松山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优化。

       美丽同学以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农村空心化治理”为研究主题,运用推拉理论系统梳理土默特左旗农村人口“空心化”的生成因素,分为乡村自身由于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而产生的推力和由于城市生活方式广受青睐、城乡经济发展存在差距而带来的拉力,并针对性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多元产业形态、完善乡村社会保障制度、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建设”四方面的治理对策。

师生对话促成长,精准指导显实效

王利清老师在聆听同学们的汇报后,肯定了大家的论文亮点,对大家入学两年来的学术成长予以肯定。但也对论文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并向大家耐心讲解了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

她指出,在论文前期准备过程中,首先要从学术期刊、专业书籍中挖掘选题、拓宽思路,随后注重以问题为导向收集资料,大量的进行阅读与梳理,最后,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论述。在实际撰写过程中,王老师强调“问题的提出”部分就是问题意识,可以从宏观背景切入,梳理重点政策文件的含义及影响,随后逐步细化分解至微观层面。在理论框架部分,从问题陈述和研究问题中挑选出关键术语,并借助实际理论搭建学理性框架。王利清老师强调,理论框架的搭建能够贯穿整篇论文,摆脱以往论文内容生硬杂乱的堆砌,从理论框架所强调的核心内容展开,有效论文的逻辑自洽性。在论文发表过程中,王老师建议同学们耐心打磨,在一遍遍的撰写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思维,投稿时也可以关注一些水平较好的期刊,大胆尝试。

本次分享交流会不仅展现了人文学院研究生扎实的学术功底,更彰显出“教学相长、薪火相传”的学术生态。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让大家受益良多,未来学院将持续探索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新路径,为人文社科研究后备军的培养注入创新动能。

下一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开展研究生毕业要求系列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