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6日下午四点在人文学院一楼会议室,人文学院工会举办了读书分享会。法学教研室姜爱茹老师分享了她近期读的一本书《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人文学院吴玉红书记、李金华副书记及部分教师参加了分享会。该书的作者是加拿大的著名国际演说家、生命教练和咨询师克里斯多福.孟,译者是台湾著名身心灵作家张德芬等。该书自1999年问世以来,广受欢迎、好评无数。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穿透自我障碍,用爱酿造幸福秘方,如何在亲密关系的旅途中学习面对最好和最糟糕的自己,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姜爱茹老师分享到,作者以爱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为切入点,为我们分析了亲密关系的四个阶段,分别是绚丽—幻灭—自省—启示。在绚丽的恋爱阶段,作者指出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随着双方的深入了解,慢慢发现对方也不是那么完美,争吵随之而来,亲密关系就进入了幻灭阶段,千万不要以为亲密关系中的争执不过是双方性格不合或不爱,事实上潜藏着对童年“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无限渴求,这才是亲密关系里的答案!

面对争执,我们不断寻找答案。我们以为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改善亲密关系,但作者的观点打破了我们的既往认知,事实上亲密关系就是你一个人的事,你改变了对方可以感知到,并报之以李。我们需求别人来爱我们,即意味着自己心中缺乏足够的爱。而如果你能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伴侣身上,你就能在自己内心深处找到你真正需要的事物。摆脱了需求的束缚,你就能感受到纯粹的爱。另外,学着接纳你的伴侣,也能让你学习到接纳本来的自我。
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的事百分之百负责。婚姻生活本质上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是你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内心,调整自己的状态,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就能解决的事情,不要去怪罪别人。

《亲密关系》教我们学会用知识和爱酿造幸福秘方——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在了悟、努力之后达到的自由,所有东西正慢慢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这个世上没什么天生一对最般配,也没有人能永远活在热情、浪漫的亲密关系之中,但我们能在亲密关系的旅途中,学习面对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学习接纳和放手,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下一条:人文院举办第一届师生趣味运动会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306号
0471-4309256
nndrw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