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正文

研究生学术交流论坛第七期—人文院开展《基层治理》主题学术交流会
来源: 发布时间 : 2024-04-18 17:10 编辑:马建荣

学术交流会作为研究生之间沟通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其目的在于促进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提升研究水平,拓宽研究视野。在这里每一位研究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学术经历,交流研究心得。2024年4月18日,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术交流会如期举行。本期学术交流会以“基层治理”为主题展开,由2023级研究生郭斯媛主持,由美丽、王颖、程浩、李瑞微四位同学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张雯靓老师出席本次活动。

美丽同学分享的文章是《智能化社区治理:分析框架与多案例比较》,她从引言、相关研究回顾、智能化社区治理的内涵与分析框架、智能化社区治理实践、智能化社区治理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建议、结论等六个部分来为大家展示这篇文章。通过四个问题来进行文章导入,何为智能化社区治理、当前智能化社区治理存在哪些模式、不同治理模式的特征和治理逻辑是什么以及智能化社区治理的限度与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接着介绍文章研究的三个视角,政府管理视角考察智慧社区、“互联网 +”社区治理、社区网格化管理等应用信息技术的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及面临的问题;公共服务视角讨论信息技术驱动的社区服务供给模式转型;主体互动视角研究社交媒体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并且对于文章中涉及的四种智能化社区治理类型进行解读,技术增能型、技术赋权型、增能赋权型、技术脱嵌型。本文将宏观视角规范化理论建构与微观视角实证案例研究相结合,展现了智能化社区治理的特征、模式与逻辑,丰富了信息技术视角下社区治理研究成果。

王颖同学分享的是《推进社区韧性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她依次从韧性治理的定义、文章框架来进行文章解读。首先引入三篇文章对于韧性治理的不同定义,来增加对韧性治理的理解。其次文章框架分为四部分,由问题的提出、韧性治理是新时代我国社区应对风险的策略选择、基层社区应对重大突发风险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以及新征程推进社区韧性治理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要实现高质量推进发展与安全同构的基层治理现代化,保持应急与常态社会秩序的协调转换与内核稳定,以“风险共同体”推进社区韧性治理高质量发展,健全空间规划物资储备的工程韧性,推进社区韧性治理高质量发展,构筑社区安全文化多层次网络,提升高质量可持续的社区韧性治理。

程浩同学分享的是《“筑室先治基”:基层治理变革过程视角下乡村营商环境的形塑机制》。他介绍了乡村振兴承接资本入乡亟待基层治理变革、研究进路与理论框架、从治理到宜商Z 村营商环境形塑过程及机制分析、结论与讨论四个方面。对于问题的提出,他对熟人社会、半熟人社会、无主体熟人社会进行仔细比对与解读。研究进路与理论框架方面,对制度经济学视野下资本入乡与乡村交易成本、社会学视域下资本入乡与乡土社会利益冲突及调和、变革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基层治理变革与营商环境形塑进行解释。得出乡村治理变革过程中形塑营商环境的三项重要机制:可信机制、专业化机制和可见性机制。

李瑞微同学分享的是《农村集体经济与多元治理体系双向嵌入发展——基于南昌市A村案例分析》。她分为引言与文献综述、理论分析、案例分析、结论与讨论四部分进行文献介绍。首先引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多元治理体系相互嵌入发展。其次解释了嵌入性理论和新型集体经济与多元治理体系双向嵌入机制。然后分析文章案例,得出要构建双向开放的人才管理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和过程管理机制。总结结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可动摇,农村精英在集体经济发展中“头雁作用”日显重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把握和选准主导产业。

这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智慧的碰撞。参会的同学们积极发言,根据分享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这既能激发创新思维,又能拓宽学术视野。学术交流会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更是一个启迪与创新的摇篮。这场学术交流会使我们的智慧在这里碰撞,思想在这里升华。

上一条:公共管理研究生“助力乡村建设 厚植爱农情怀”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条:人文院举办第二十四期研究生主题读书会